文/盧冠諭
非營利機構要向營利機構學習,做有績效的經營管理;營利機構也要向非營利機構學習,做有使命的管理。---《巨變時代的管理》,彼得‧杜拉克
反思:簡單而言應該是,非營利機構要向營利機構學管理;營利機構要向非營利機構學領導。
學生時代的你是否曾經參與社團活動,或是曾經在工作外擔任某非營利機構的志工,回想一下當下情景,為了追求活動圓滿成功,可以不計任何代價,沒日沒夜的籌備與付出;但是很奇怪,同樣的場景,也是希望任務圓滿成功,換做在職場上,焦點卻是在有無回報、有沒有加班費、會不會很麻煩…等,攸關「個人利益」的事情。
有這種反差其實很正常,因為營利機構以「利」為出發點,待久了心自然變成「鋼鐵的心」,事事都講求對自己有何好處;而非營利機構以「夢」為出發點,待久了心自然變成「感恩的心」,事事都講求對他人有何好處。
萬物都有一體兩面,過與不及都不是最佳作法。當過度強調「利」時,員工也會對公司斤斤計較;當過度強調「夢」時,組織可能連最基本應給予員工的溫飽都成問題。
最佳作法,不管營利或非營利機構之經營,應如太極陰陽圖般,陰陽調合,兼具管理與領導,不只重視現實之經營成果,更要談談組織未來之理想,讓員工除了獲得溫飽外,也可以期待在此築夢,願意將自己的未來交給該機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