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流通趨勢解讀:

文/盧冠諭

在台灣近幾年,由於超商、超市、全聯、美廉社發展快速,到受衝擊最大的業態莫過於量販店,主要關鍵在於便利與距離。

試想,當消費者出家門走到樓下,就有一家超商或全聯可以買完生活所需的所有商品,同時價格差異性又不會太大時,此時消費者就會思考,幹嘛還要浪費時間開車到距離較遠的量販店購物,寧願多花一點錢,多出一點時間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因此,可以發現各家量販店目前,除了特定節日業績尚能維持外,其他時段的業績,都有減少的跡象,面對此一問題,量販店當然也在思考因應之道,因此小型量販店店型的展店模式也就慢慢醞釀成形。

當量販店開始走向社區後,可以想見量販店雖然單一賣場坪數會大幅減少,但是其展店的家數將會大幅提升,甚至與顧客的接觸率與機會將會更高,以此模式繼續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在台灣的整個零售通路原本所定義的業態區隔,將會被打破,變成只要能抓住顧客的心的通路,什麼樣的店型都有可能開設出來。

 

參考資料來源:

http://video.n.yam.com/20140423248871/%E3%80%8C%E5%83%8F%E8%B6%85%E5%95%86%E5%8F%88%E5%83%8F%E8%B6%85%E5%B8%82%E3%80%8D%20%E9%87%8F%E8%B2%A9%E7%B8%AE%E5%BA%97%E6%90%B6%E7%A4%BE%E5%8D%80%E5%AE%A2

 

(原文轉載)「像超商又像超市」 量販縮店搶社區客

TVBS-2014年04月23日 下午14:33

搶攻超商和超市商機,大型量販店,轉開發小賣場,深入社區設點,要用量販店的商品價格優勢,結合超商、超市的便利性,吸引民眾上門,由於附近就是全聯、頂好超市和各大便利商店,競爭壓力大,賣場現在還多了專屬提貨服務,一結完帳,就有工作人員幫忙把大包小包,提到門口或車上,讓上年紀的婆婆媽媽感覺很貼心。

店員:「可以吃點巧克力。」

工作人員熱情招呼試吃,傳統大型量販店轉型,縮小規模,商品精選,擠進小社區,要用服務來拚戰。店員:「放這裡好了。」

結帳後,穿著白襯衫的提貨員,接手你的購物袋,婆婆媽媽可以輕鬆一下。民眾:「80歲了、老老的,沒有扶著都暈暈的。」記者:「有人幫你提呢?」民眾:「我會來。」

專屬提貨,貼心服務還不只一種。工作人員:「先生您好、需要泊車嗎?」民眾:「好、謝謝。」

免費泊車服務,買滿750元,500公尺內免費宅配,相對大潤發買1萬元3C產品,或是愛買滿2500元免運費,宅配門檻比較低,結合超商、超市兩種型態,打入社區,價格上也有優勢。

記者蔡宜靜:「要跟附近的超商超市打對台,價格是關鍵,這裡採用了一種電子顯示器,可以即時看到售價之外,還可知道比市價便宜多少錢。」

看準小型賣場,投入成本低,回收快,單間年營業額預估突破1.2億元,業者年底目標,全台展店15間,全力搶攻超商和超市商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盧冠諭
    全站熱搜

    jerrylu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