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盧冠諭

    你知道嗎?美國憂鬱症患者比1960 年代增加了10倍;為什麼英國人的財富在過去半世紀增加3倍,自認快樂的人卻少了3成?表面上,我們擁有的好像更多;可是,貧乏的感覺卻更甚以往。---這是天下雜誌所出版的【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的書籍介紹。

    看到這段話的描述,不知你的感覺如何?是認同?還是反對?照理說,當國民所得越高,生活變得越富裕,心想事成,達成目標後,應該是越來越開心才對,但是從你我週遭所面對的人事物來看,事實似乎是相反的。

試問:在職場上你有沒有經發生過以下情境之一,當你賺的錢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舒適、升官加薪或完成一件極為艱難的任務後,本來以為內心應該充滿了喜悅與成就感,但是那股感覺並沒有持續很久就消逝,往往接著伴隨而來的卻是一股莫名的空虛感,有不知為何而戰之感;緊接著,在內心開始出現一股聲音跟自己說:你做這件事情有何意義呢?快離開吧!有需要為了這點薪水就耗費你美好的人生嗎?快走吧!沒有人會感謝你的,再做下去只是浪費你的時間而已!接著,開始化想法為行動,提出離職要求或是逃避現況,而工作動力全失,需要更強烈的誘因才能讓你再次振奮;週而復始,只是這樣的週期發作的頻率越來越密集,需要更強的誘因才可以讓你繼續努力。

至少我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而且不止一次,顯然成就感、財富與個人內心的快樂、滿足感之間的關係要打一個問號?

    到底做怎樣的工作會讓人快樂?我想每個人的定義都不相同,有些人說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有些人說做自己專長的工作;又有些人說管它是什麼工作,只要薪水高就好了。你認為呢?當然,理想的狀況是找到自己喜歡又薪水高的工作,但是世事豈能盡如人意,同時你真的知道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什麼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曾經寫過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那時你的志願是什麼?有些人說要當總統,有些人說要當科學家,有些人說要當老師…等,為何會有這樣的志願出現,其實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喜歡,之所以會產生喜歡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從大眾媒體接受到很正面的訊息,可能是周圍的親友從事這樣的工作,也可能是被一般世俗大眾認知所影響。但是等到長大後,有多少人的工作與小時候的志願相符?

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的說,喜歡是會改變的,因此建議千萬不要說我要找我喜歡的工作,因為你無法確定你喜歡的工作是什麼?建議應該要找自己專長的工作,做能發揮自己專長的事。為何如此,因為專長不會與生俱來,一定是經過一番努力才具備的,不管是什麼原因讓你具備此專長,至少你花了時間去擁有它,就表示你不討厭它,因此找出符合自己專長的工作,比找到喜歡的工作更重要。當你懂得運用自己的專長,從事一個有意義、有使命感的工作並把它當成志業時,就會找到工作的樂趣與快樂。

    換句話說,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工作,有沒有可能並非是你所喜歡的,但是你是否能從工作中,培養某些專長,找到這份工作帶給你的價值,以及你對於公司的貢獻。當你能找到這份工作的對於自己的使命感時,你就不會再處處比較,而是把心力投注在讓眼前的工作,並期待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如果真能這樣,我必須恭喜你,你找到自己的職場價值,奪回工作的主導權;因此,讓我們一起改變自己,重新找回工作的意義與快樂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rrylu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