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盧冠諭

    最近重新閱讀在網路上,一篇廣為流傳的文章:「我是不是公司30%的重要資產員工」,內文如附件所示,內容主要在描述一家企業在尋找部門主管時,針對兩位應聘者所陳述之想法,進行評估合適之主管人選。

    在尚未擔任管理職時,筆者與大部分人一樣,看到兩位候選人陳述的內容後,都偏向認為B君為較適的部門主管人選,因為他可以帶來變革性的作法,同時也可以降低公司各方面的管銷成本,不過在筆者擔任大型企業主管職數年後,重新閱讀本篇文章卻有不同的想法,在此提供各位參考:

一、從部門管理者所應扮演角色探討

    筆者認為部門管理者所應扮演的角色最重要有兩點:

1.執行公司所擬定政策、方針

    筆者認為身為部門管理者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責任,那就是能與高階主管保持密切互動,並且全力執行高階主管對部門發展之期待。因此,了解高階主管之想法,甚為重要,以部門發展失焦之情形產生,舉例來說:如果現在公司就是在缺人,這時人資部門主管的焦點若還是放在人才培育上,就不符合公司眼前急迫的需求,此時的人力資源政策的重點應放在招募與留才管理上;若以射箭比賽來比喻,就是希望所射出的箭能命中靶心。

2.決策考量須全面且公平、客觀

    筆者認為在企業之經營,關鍵人才之人力資源配套措施固然重要,但是企業之經營還是有許多工作必須由各階層員工配合才能完成,好比一台飛機如果缺少一顆螺絲釘,就對整個機體將產生重大危害。因此,建置一套公平、客觀的人力資源制度,能讓各階層員工願意留任,全力以赴爭取所希望的報酬,在目前缺工潮逐漸發酵的現在,尤為重要。

    若從上述兩點做評量標準,可以看出A君較為符合管理者之職務所需。

二、從部門執行者所應扮演角色探討:

    若從附件文章所描述的內容來看,B君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員工,可以運用有效率的方式,達成工作目標;但是,若從一位部門執行者的角色來看,如果部門的業務就如同B君所描述的方式發展,那就要替該部門擔心,因為部門人力的減少代表該部門業務量的減少,該部門業務量的減少代表公司不需要養這麼多員工與主管,到最後可想而知該部門的結局,部門將從部變成課,從課變人,最後被其他單位所合併。

    在此也不是完全否定B君的想法,B君至少是從對公司有利的角度來行事,但如果能增加一個作法就太棒了,那就是持續讓自己的業務能不斷的發展與創新,則B君將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此所提的重點是業務能不斷的發展與創新,而非讓自己的工作越來越少,因為企業的目標訂定是一年比一年高,相對的老闆對於員工的期待也是逐年提升。

    因此,筆者認為身為一位部門執行者,經營部門的重點應在於如何讓部門的業務量與範圍擴大,持續提出對公司發展有幫助且可以不斷創新的作法,透過不斷量化與快速複製,讓部門逐漸壯大,方可確保部門之價值。

    以上為筆者從管理者的角度所提出的想法,不知道您的想法是如何?

 

附件:

我是不是公司30%的重要資產員工

兩週以來,我替一家國內高科技公司招聘他們的薪資管理部經理,在成堆的應徵者中,我挑選了五位,分別進行面談,其中兩人非常有意思,讓我印象深刻。當中一位A君原先是在某大型汽車公司做教育訓練的。
    我問他:「為什麼要來應徵這個工作?」
    他告訴我說:「想歷練HR的各個功能,因為已經做過招募、訓練的工作,接下來便是薪資管理。」
    我心想,「很不錯!有職涯規劃的概念。」。當我再問他,「上一個工作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
    他回答我說,「當自己安排了很多給同仁學習成長的課程時,同時本身也因此聽了很多課,感覺上像是讀了一個企管研究所,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聽到這樣的答覆,給了我一個「好學」的觀感。
    我又問他說,「那你覺得最沒成就感的是什麼?」
    他皺了皺眉頭說,「我安排課程很辛苦,內容不但豐富,而且講師也很優秀,可是大家都不來上課。最後要去拜託他們來,他們不但上課不專心,還對我們說,上了沒用,浪費時間。然而,這些課程都是在總經理及高階主管討論後,認為有需要開的課。」
    聽完後,我暗自以為,這也太不客戶導向了吧!不了解員工需求,難怪事倍功半。
    我接著問,「準備如何做好薪資管理的業務?」
    他回答我,「薪資管理首重公平,都是患不均而不是患貧,所以要先建立一個周延且公平的制度,然後按制度來執行。」
    我心想,「這樣的回答中規中矩,不會犯錯,但也了無新意!」
    另一個則是從美國回來的B君,原本在矽谷一家系統軟體公司負責教育訓練。
    我同樣問她,「為什麼要來應徵這個工作?」
    她回答我說,「因為丈夫回台灣創業,所以我也跟著回來,其實我非常滿意在那邊的生活與工作。」
    聽她這樣的答覆,我再問她,「那你為什麼要從教育訓練轉到薪資管理?」
    她告訴我說,「對於教育訓練已經很有心得,接下來想花一年時間,實踐在薪資管理上所學的理念。」
    於是我便問她:「上個工作最大的成就感為何?」
    她笑笑說,「我在短短兩年內,就將教育訓練部門從三個人減為只剩我一個人,此外預算也減為一半,成效卻比以前更好。」
    我不禁問她:「如何做到的?」
    她不加思索立即回答我說,「因為我根本就不主動辦訓練課程。」
    我一聽,心中直想著「太有意思了!」
    於是我接著問,「那公司要你負責教育訓練做什麼?」
    她一副沉著的神態,淡淡地說:「教育訓練的目的,是要員工的能力獲得成長,並不表示一定要排很多訓練課程,只要能夠使員工成長,我就算是達到任務了!」
    這樣的回答相當合邏輯,也很有創意,因此我繼續問她:「那你的做法是什麼?」
    她整理了一下思緒,開始對我說道,「我呢!剛接這項職務時,發覺我們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去安排講師、課程,做內部的課程廣告,鼓勵大家來上課;結果反應冷淡,很少人樂意前來,而我們卻早已經為規劃及安排這些課程累得半死!」她接著嚴肅地說,「所以呢!我馬上停止所有的課程安排,只繼續做兩種課程。」
    不等我開口問,她便繼續說道,「首先是新進員工的訓練,我把所有課程內容全部放在internet上,當新員工報到時,我便告訴他們自己上網去研讀,並且兩週後考試,若不及格便解僱,但是在這兩週內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來問。事後發覺,每個人都可以考高分。」
    她理所當然地說,「既然,他們自己讀,就可以考到高分,那我為什麼要安排上課!」
    她興致勃勃又告訴我說,「另外,我還會安排每季安排一次類似郊遊、露營、泛舟、攀岩等活動,把平日很難聚在一起的管理階層,藉由這樣的機會培養他們團隊的氣氛。我發覺效果很好,大家都樂於參加,回來後工作氣氛好,大家士氣高昂,自然生產力也相對提昇。」
    「至於其他,我根本就不主動安排課程,等到員工自己有需要時,利用外面訓練機構找到相關課程,就可以申請公司補助付費。」
    我呢!只會問他們幾個問題,
    『你目前在負責什麼職務,執行什麼任務?』
    『為了要有效完成,你需要什麼才能?』
    『你下一步要往哪裡發展?需要事先培養哪些才能?』
    『去上那個課,能夠培養哪些才能?』
     這些回答若能符合上課的內容,而且他們主管也同意的話,我則樂於幫他報名,否則免談!」
    她接著又說,「自從,我把教育訓練部門改變後,工作量頓時減少,所以只需要我一個人。」
    我聽完她的回答,便想知道她打算如何做一位薪資管理部經理?沒想到,她告訴我,打算一年內,把這個工作所有事務處理性質的工作,讓它消失掉。
    「怎麼做呢?」我問她。
    「將這些處理流程電腦化,或者是外包,最後只需要留一個人做策略性的規劃就可以了!」她胸有成竹地看著我說道。
    至於策略性的規劃指的是什麼?
    她向我解釋:「所謂薪資管理,我認為公司理應只有少部分員工(約10%到30%)是公司的資產,而薪資管理便是針對那些員工所做的。如何利用薪資管理的辦法,留住那些員工,並使之樂於為公司效力,這是我要花心思的。」「至於其他的員工,則依照規定來辦理,既然是依照規定,那麼這些流程及工作,自然可以電腦化或外包。」她很自信地如此說著。
    當然,我心裡屬意的是B君,我也如實地向我的客戶推薦B君,告知他們B君的特點-有革命性的改革做法,但也怕會引起一些組織內的混亂。我的客戶尚未做出任何決定,可能他也正陷入長考。
    各位看倌若你是這家科技公司的總經理,你會選擇A君或B君做為你下一位薪資管理部的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rylu1123 的頭像
    jerrylu1123

    盧冠諭(Jerry)的部落格

    jerrylu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