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流通趨勢解讀:
文/盧冠諭
便利商店之所以在台灣能夠發展得非常成功,關鍵在於它並不將自己侷限,只要顧客有需求,它就會有如變形蟲般調整其經營模式,例如:可以依照地區屬性販售不同商品、可以在不同商圈調整開店時間、可以在封閉社區內開店、可以依照商圈屬性調整貨架台數與坪數…等,因次顧客越來越習慣不能沒有它。
可能有些人會問,這樣的做法不會與既有連鎖加盟模式有衝突嗎?其實在資訊系統發達的時代,相關作法的變更其實可以透過資訊流來進行各項商品與資訊管理即可,唯有如此方能將便利商店的定義無限延伸,也讓所謂的飽和度在便利商店展店定義中消失。
以本則新聞所提及的只賣素的超商而言,基本上由於商圈屬於封閉型商圈,因此只要能配合該商圈需求調整商品結構,它就代表著穩賺不賠的生意手到擒來,因為市場呈現獨佔的局面,試問:如果有這麼好的生意上門,如果你是老闆你要不要做?我想答案應該很明確。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cna.com.tw/magazine/24-1/201312230003-1.aspx
中央通訊社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